
当日正值南流泉村传统大集,非遗摊位沿街铺展,将这条百年老街装点成流动的文化长廊。扎染扇面上,靛蓝与米白交织出云纹水浪;手工割绒的鞋垫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巧手下,针脚细密,寓意吉祥;五帝币串成的挂饰叮当作响,仿佛在诉说古代铜钱的往事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王长华的“锦灰堆”扇子摊——碎瓷片、旧书页、褪色邮票等“废弃物”经巧妙拼贴,竟在扇面上重构出立体画卷,引得村民直呼“变废为宝”。

“锦灰堆讲究破中见整、乱中有序,通过重叠堆栈拓印展现金石之美,让我们在浮躁生活中找到心灵归宿,调养身心。”王长华手持扇子,边讲解边邀请孩子们体验漆扇制作。当听说有机会体验非遗手艺时,村民张女士高兴得合不拢嘴:“我家孙子总是抱着手机不放,这下好了,能跟着老师学这些‘真功夫’,比盯着屏幕强多了!”
这场别开生面的“非遗赶大集”,正是张家坡镇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张家坡镇打破“博物馆式/span>
夕阳西下,大集渐散,但非遗的种子已在人们心中生根。孩子们攥着亲手制作的漆扇奔跑嬉戏,老人们拿着鞋垫讨论缝制技巧,而那些静静躺在摊位上的手工艺品,正以最鲜活的姿态,讲述着张家坡镇乡村振兴的文化故事。(通讯员 :杨韫宁)举报/反馈
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